從經濟學角度看,新質生產力代表一種生產力的躍遷。它是科技創新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的生產力,高效能、高質量,區別于依靠大量資源投入、高度消耗資源能源的生產力發展方式,是擺脫了傳統增長路徑、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的生產力,是數字時代更具融合性、更體現新內涵的生產力。
這個中秋國慶假期,號稱史上熱度最高的國慶黃金周。8天假期,國內旅游出游人數8.26億人次,半個多中國的人都在外面旅游。而惠州的雙節旅游成績也很不錯,據不完全統計,8天假期,惠州接待游客約390.3萬人次,比2022年增長167%;旅游收入約23.2億元,比2022年增長175%。
中秋節少不了吃月餅,猶記得小時候一家人圍坐在院子里,等到月上中天,拿著面盤那么大的月餅和月亮比大小,比完之后大快朵頤的快樂。長大以后,很多人吃月餅吃的是中秋節的儀式感,吃的是一家團圓的美好寓意,吃的是對故鄉的鄉愁,味道卻不再是小時候那個味道了。
日前發布的一則《惠州市中心區慢行系統改善提升規劃方案(公示稿)》引發網友熱議。在惠州市區騎車出行,環境將更加“友好”。 騎自行車或者電動自行車出行省錢、便捷、方便停放,若還有不夠完美之處,交通環境可算其一。所以,城市慢行系統改善提升,往往吸引大量關注。 全國范圍內,非機動車道不連貫、狹窄頗受詬病,一些路段不時出現臺階、井蓋等“路障”,疊加上下橋路段的坎坷和陡峭,對騎行者形成難度不小的...
眼下又到開學季,一批學子經歷中考或高考后,開啟新的夢想之旅。然而,不少考上職業院校的學生家長卻嘆息,“考不上大學,只能讀高職了”,甚至認為孩子“上了中職學校,恐怕以后沒什么出息了”……職業教育似乎“低人一等”。
我市夜經濟正大幅回暖、持續升溫。 近期,巨量引擎城市研究院發布《2023年中國城市夜間經濟發展報告》,惠州躋身全國夜經濟繁榮度TOP100,成為第二梯隊30個城市之一。 一般來說,夜經濟指從當日18時至次日凌晨2時所發生的服務業類經濟活動。商務部有關調查報告顯示,60%的居民消費發生在夜間,大型商場每天18至22時的銷售額超過全天的50%。 顯然,夜經濟不僅升騰了城市“煙火氣”,也成為拉動消費的“強引擎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