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策馬滴墨,圈地成村”。在惠城區橫瀝鎮東江北岸,坐落著一座古村落,名為墨園。這里留存了惠城最大的古建筑群,文明有序的鄉風遠近聞名。
近日,由市委宣傳部、市政府新聞辦統籌指導的“高質量發展看惠州”媒體調研行·“百千萬工程”主題采訪活動走進墨園村,深入挖掘村莊文明鄉風建設新成效。
據悉,近年來,墨園村通過黨建引領、“積分制”等舉措有效促進鄉村文明;依托古建筑、文化資源,打造農文旅串聯產業;聚焦綠美生態建設、農房風貌管控提升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,集中開展三大攻堅行動,進一步提升村莊風貌和宜居環境。今年初,墨園村榮獲“惠州市文明村鎮”稱號。
惠城區橫瀝鎮墨園村生態環境優美;葜萑請笥浾哧悵 攝
美麗庭院改善外在美,積分治理塑造內在美
放眼望去,村道整潔,治理有序。農房色調協調、地線劃一,家家有綠、庭院落落,讓古村風貌更添姿色。
“村里環境提升,大家有目共睹。為維護整體環境形象,我們自發管理房前屋后!贝迕窳斡駱s向記者分享了村里的改變。
村民為何能如此自覺、自愿、自主投入心思打造自家小院?
“墨園村在全區率先試點實施鄉村治理積分制,運用‘粵治美’小程序,實現積分制智能化管理,引導村民共建共治共享。村民可到‘墨園生活小超市’用積分兌換生活用品和零食,獎勵機制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!蹦珗@村駐村第一書記盧建惠說。
墨園村還以推進農戶家庭和房前屋后“潔化、序化、美化、綠化”為抓手,按照家居環境美、文明風尚美、家庭和諧美、勤勞致富美的“四美”標準建設美麗家園。黨員帶頭,先行打造“美麗庭院樣板”,帶動存在觀望心態的村民,以家庭為單位打造特色農家小院,并將此項內容納入村規民約。
走在村道上、廣場邊,村規民約、文明村鎮宣傳隨處可見。墨園村是遠近聞名的廚師村,村民外出近半,村中老人婦孺多,鄰里守望相助已是常態。
因此,黨建引領村民,成立“志愿服務隊”,實名注冊志愿者達200多人,開展關愛留守兒童、探望孤寡老人等活動,定期開展家風家訓課堂,使鄉村之風更加有愛溫馨。
農文旅融合發展,催生農村經濟新業態
“我們鄉賢回鄉創業,既活化利用現有資源,促進農文旅融合發展,又發展農文旅新業態,帶動村民增收致富!编l賢陳祥說。據了解,今年92歲的陳祥回鄉修建古樹莊園,吸引了大批游客到墨園體驗“鄉村游”。
墨園村堅持保護性開發,合理規劃文旅發展空間。保留本村古建筑最大的特點“七星墩”依“蓮藕塘”布局,對閑置農房升級改造,對風化褪色老建筑加以修繕,建成1個民宿+1個農博館+1個教育活動基地的綜合營地。
近年來,“鄉村游”火熱,墨園村吸引了大批游客和社會投資。村企合作,共同孵化了“墨園里營地”“怡佳園客!钡绒r文旅產業。村里還打造了墨園書香農場、大夫第、墨園古井等熱門打卡景點,規劃“古村民俗游覽-東江觀光-農耕體驗”的游覽路徑,并組織培訓了15名導賞員,“講活”古村歷史,讓墨園村“靈動”起來。
墨園村文明鄉風帶動農文旅融合發展,進而反哺農村產業經濟,衍生新興農文旅產業新業態。
隨著外來游客增多,墨園村積極盤活村內現有資源,探索“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。至今,成立了墨寶園、輝鑫等7家合作社和5個家庭農場,主要種植和銷售西瓜、大米、番石榴等農產品!拔覀円劳小材废-竹海溫泉’示范帶,劃分了瓜果種植區、養殖區、親子農耕體驗區等,通過開展戶外野炊燒烤、研學旅游等項目,形成吃住一體延伸的特色旅游鄉村,拓寬農產品銷路!蹦珜殘@農業合作社負責人吳枚芳說。村里產業優先聘請村民,村民為研學活動提供服務創收。
接下來,墨園村將以申報國家AAA級景區為契機,深入實施“百千萬工程”,爭取資金進一步完善蓮藕塘、粵菜師傅商業美食街等旅游服務設施,結合旅游產業鏈持續培育觀賞旅游、研學旅游、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,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發展,催生農文旅產業新業態,帶動村民共同富裕,助力鄉村振興。
惠州日報記者葉文青 特約通訊員周文媚 匡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