<rp id="bd829"><acronym id="bd829"><input id="bd829"></input></acronym></rp>

  1. <dd id="bd829"></dd>
    <tbody id="bd829"></tbody>

    1. <nav id="bd829"><big id="bd829"><noframes id="bd829"></noframes></big></nav>

      古建筑群惠城最大!橫瀝墨園村申報國家3A級景區

        “策馬滴墨,圈地成村”。在惠城區橫瀝鎮東江北岸,坐落著一座古老的村落,名為墨園。400年前,墨鄉人從福建漳州遷移至此,仍保留著閩南方言,時代輾轉間留存了惠城最大的古建筑群。

      航拍橫瀝鎮墨園村。

        漫步青灰石板小道間,感受墨園文明村鎮蝶變。墨園村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,以文明村鎮創建為載體,努力繪就一幅幅“鄉風民風美起來、人居環境美起來、文化生活美起來”的鄉村生活畫卷。

        早在2012年,墨園村就名列首批中國傳統村落,后獲評廣東省古村落、廣東省衛生村、廣東省旅游名村、廣東省粵菜師傅名村、廣東省鄉村治理示范村等多項省級殊榮。作為市級“百千萬工程”示范村,2023年初,墨園村獲得“惠州市文明村鎮”稱號。

        美麗庭院改善外在美,積分治理塑造內在美

        秋意之初,墨園植下一片新綠,為綠美橫瀝建設添彩加墨;放眼望去,整治美化后的民房整齊劃一,“赤膊房”披上灰白色調,統一地線,讓人眼前一亮;村道干凈整潔,門前屋后,庭院落落,鄉村風貌明顯提升。

      漫步墨園村。

        “村里環境提升,大家有目共睹。為維護整體環境形象,我們都會自發管理自己的房前屋后!蓖鈦硐眿D廖玉榮和記者分享嫁到墨園村這20年來村里的蝶變。

        村民為何能如此自覺、自愿、自主投入心思打造自家小院?

        “墨園村在全區率先試點實施鄉村治理積分制,運用‘粵治美’小程序,實現積分制智能化管理,引導村民自主投入到人居環境整治、鄉村建設、社會公益等活動中。村民可到墨園生活小超市用積分兌換洗衣液、毛巾等生活用品和零食,獎勵機制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,讓‘小積分’兌出文明村風、良好家風、淳樸民風!蹦珗@村黨總支部書記劉紅蘭道出了鄉村風貌改善的秘籍。

        墨園村還以推進農戶家庭和房前屋后“潔化、序化、美化、綠化”為抓手,按照家居環境美、文明風尚美、家庭和諧美、勤勞致富美的“四美”標準建設美麗家園。

        黨員、志愿者先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大行動,讓黨員力量成為村莊治理的“美容師”。起初村民存在觀望心態,墨園村黨員朱文杰率先帶頭干起來,自掏腰包將自家庭院改造了一番,把房前屋后清掃干凈,并種上花草點綴,一個“美麗庭院樣板”就此誕生了。村民都動了心,紛紛響應,建設起了自家小院。

        村里還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內容寫進村規民約,以家庭為單位打造具有一定文化品位、家庭特色的農家小院。如今家家有綠、戶戶有景,充滿古韻特色美。

        成立志愿服務隊,實名注冊200余人

        走在村道上、廣場邊,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欄、文明村鎮宣傳等隨處可見,村規民約也張貼在顯眼位置,宣傳氛圍濃厚。

        “墨園村是遠近聞名的廚師村,村民外出近半,村中老人婦孺多,村干部將村民當家人,鄰里守望相助已是常態!眲⒓t蘭說。因此,黨建引領村民,聯合共建單位和駐村團隊、社會組織的黨員,一起開展關愛留守兒童、探望孤寡老人等活動,使鄉村之風更加有愛溫馨。

        為了讓村民更凝心聚力,成立了“墨園村志愿服務隊”,實名注冊志愿者達200多人,定期開展家風家訓課堂,向村民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召集墨園村教師、暑期在家大學生,為村里小孩開設手工、籃球等暑假公益課堂。

        為破除陳規陋習,推動移風易俗,墨園村成立紅白理事會,明確了紅白事操辦規模、宴席標準,定期開展宣講活動向村民們宣傳移風易俗相關文件,以及村中紅白理事會關于婚事簡辦、喪事簡辦等相關制度。

        “自從有了紅白理事會,村里婚喪嫁娶基本上不會再大操大辦了;槭罗k得喜慶熱鬧、喪事辦得莊重節儉,人情面子都有了,經濟負擔也輕了!贝迕裰旖瓠h說。

        村企合作,農文旅融合發展富民產業

        “墨園村深入挖掘村史、姓氏文化,將傳統節日文化和本地特色民俗相結合,培訓歷史文化宣講師,為本地居民、外來游客宣傳村史文化、家風家訓!眲⒓t蘭說。

        這些年,墨園村依托深厚的耕讀文明底蘊吸引外來游客,古樹莊園、墨園書香農場、大夫第、墨園古井等熱門打卡景點更是招攬了大批游客前來體驗鄉村游。

      大夫第。

        墨園村“兩委”干部積極作為,借此抓住發展旅游經濟的機遇,規劃出“古村民俗游覽—東江觀光—農耕體驗”的游覽路徑,并組織培訓了15名導賞員,帶領客人參觀墨園古建筑,結合自身經歷“講活”古村歷史,一改墨園村以往的沉靜之美,讓墨園村“靈動”起來。

      航拍橫瀝鎮墨園村田野。

        “墨園村現在游客多起來了,我們回鄉創業也更有信心了!贝迕窳锡堄⒄f。村企共建,激發古村活力。墨園村水墨般的鄉韻和深厚的古韻吸引了社會投資,建成了村企合作項目——“墨園里”民宿。村委會與“墨園里”開展深度合作,共同打造自然教育和研學旅行的基地,推出東江觀光、插秧體驗、木工制作、古法造紙等20多項活動,設置農博館展廳,展示墨園村古時生活物件和農具,每年吸引廣深莞惠5000多位學生參與。同時,民宿優先聘請村民實現“家門口”就業,村民為研學活動提供服務增加創收。

        盤活資源,探索新發展。墨園村人氣上漲后,優質的農產品成為“爆款手信”。墨園村探索“支部+合作社+農戶”的發展模式,成立農產品農民專業合作社,劃分瓜果種植區、養殖區、親子農耕體驗區等,通過開展戶外野炊燒烤、研學旅游等項目,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;鼓勵村民種植番石榴、西瓜、番薯、圣女果、百香果、蔬菜等極具特色的農產品,豐富農產品的品種,讓游客在不同季節來到墨園都能品嘗到特色農產品。

        在此基礎上,墨園正在尋求更多元的形式促發展。據悉,墨園村總投資約3000萬元、占地面積約120畝的古樹莊園“吸粉”不少,今年新建的旅客中心也將運營起來,村里的農文旅業態也漸漸豐富了起來……

        接下來,墨園村將以申報國家AAA級景區為契機,爭取資金進一步完善蓮藕塘、粵菜師傅商業美食街等旅游服務設施,結合旅游產業鏈持續培育觀賞旅游、研學旅游、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,促進農文旅深度融合,帶動群眾發展富民產業。

        惠州日報記者葉文青 特約通訊員匡赟 通訊員鄭惠茹 梁曉婷 張雅

      編輯:洪東晗
      上一篇: